科普丨龙药师带你了解微生物世界的致病菌——百日咳鲍特菌
2024-04-18 来源:湘潭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学 作者:龙靓丨审核:刘湘

引言  

  百日咳是一种乙类传染病,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百日咳鲍特菌最早于1906年由Bordet和Gengou报道。

  一、微生物学特性

  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Bp),又称百日咳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需氧小球杆菌或短细棒状菌,属伯克霍尔德菌目,产碱杆菌科,鲍特菌属。两端着色较深的短杆菌,无鞭毛,有荚膜。

  二、流行病学特点

  百日咳在所有季节均可发病,近年来,全球呈现“百日咳再现”(如图所示)。该病在我国西部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东部,且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发病模式逐渐由传统的“儿童—儿童”向“青少年/成年人—新生儿/儿童”转变。婴幼儿仍是百日咳的高发人群,但青少年/成年人的发病概率有大幅升高。

  百日咳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气胸、肺动脉高压和脑病等)多见于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仍然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重要诱因。为此,对高危人群开展暴露后预防,可以保护未接种疫苗或未完成免疫程序的婴幼儿,降低感染百日咳后发生重症病例和死亡的风险。

  三、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至今为止,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和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委员会(EUCAST)2个权威机构均未推荐百日咳鲍特菌的敏感性试验检测方法和敏感性界值。主动外排基因msr、mef和甲基化酶基因erm的获得,核糖体蛋白L4突变等是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环内酯类耐药百日咳鲍特菌(MRBP)感染大国(如下图)。

图 百日咳鲍特菌在全球的耐药形式

  四、尾声

  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应做好呼吸道隔离(如,有效抗生素治疗后5d,或未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者为痉咳后21d)和暴露后的预防【暴露后21 d内接受抗生素预防(疗程同治疗)或紧急接种疫苗预防】。百日咳传染防不胜防,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特异性措施,目前我国主要包括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


参考文献:

[1]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四版)[M].周庭银,章强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2]哈里森感染病学[M].胡必节,高晓东,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3]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

[4]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6):955-965.

[5]李涛,候立娟,等.百日咳流行现状及免疫策略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29(6):492-496.

[6]姚开虎,孟庆红,等.国内当前百日咳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之我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4,39(2):85-88。

实时在线
7765人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