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分类 | 抗微生物感染药物 > 呋喃类及其他抗菌药物 | 
	  ||||||
| 其他名称 | 盐酸小檗碱、黄连素 | ||||||
| 英文名称 | Berberine | ||||||
| 基本药物 | 基药(片剂:50mg、100mg) | ||||||
| 医保类别 | 医保(甲) | ||||||
| 医保备注 | 2024版、限口服常释剂型 | ||||||
| 处方或非处方药 | 片剂为甲类非处方药 | ||||||
| 贮存条件 | 密封保存。 | ||||||
| 适应证 | 主要用于志贺菌属、霍乱弧菌等敏感病原菌所致的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 外用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宫颈糜烂。  | 
	  ||||||
| 药理作用 |   ⑴药效学:抗菌谱广,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志贺菌属的抗菌作用最强,对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霍乱弧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体外试验证实黄连素能增强白细胞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志贺菌属、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等继以对本品产生耐药性。   ⑵药动学:口服吸收差。注射后迅速进入各器官与组织中,血药浓度维持不久。肌注后血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药物分布广,以心、骨、肝、肺等组织中为多,在组织中滞留的时间短暂,24小时后仅剩微量,绝大部分药物在体内代谢,48小时内以原形排出仅占给药量的5%以下。  | 
	  ||||||
| 不良反应 | ⑴口服不良反应较少,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物热,停药后即消失。   ⑵静脉注射或滴注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脏抑制等反应,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甚至死亡。我国已宣布淘汰盐酸小檗碱的各种注射剂。  | 
	  ||||||
| 禁忌症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应本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儿童禁用。 | ||||||
| 注意事项 | 1.使用过程中若出现过敏反应或有明显刺激反应产生时,应立即停药。 2.长期大量使用经局部吸收后,可产生与口服给药相同的作用,即有恶心、呕吐,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而导致黄疸。 3.外用膜剂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 
	  ||||||
| 用药交代 | 1.使用本品的外用膜剂时应避开月经期、房事。 2.用药期间小便颜色变黄色是由药物代谢的产物所引起,若没有伴随疼痛等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 
	  ||||||
| 给药说明 | 本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儿童禁用。 | ||||||
| 用法用量 | 口服:片剂,一次0.1~0.3g,一日3次。膜剂,阴道外用,将药膜贴于宫颈糜烂而或置于阴道后穹隆。一次1~2片,一日1次。 | ||||||
| 剂型规格 | 
  |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