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抗菌药物:青霉素类的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替卡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美洛西林、萘夫西林 ;头孢菌素类的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 ;四环素类的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氨曲南、林可霉素、氯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磺胺嘧啶、磺胺甲 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灰黄霉素、咪康唑、氟康唑、酮康唑等。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而致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免疫反应机制,为速发型变态反应。少数患者服用氟喹诺酮后可出现皮疹、荨麻疹、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红斑、瘙痒等在内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也很低,为0.4% ~ 2%。服用抗艾滋病毒药利托那韦可诱发皮疹、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出血或血肿和血液化学和血液学的改变。
⑵抗肿瘤药:表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丝裂霉素、柔红霉素、噻替哌、顺铂。
⑶抗结核药: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
⑷中枢镇静药:地西泮、氯硝西泮、奋乃静、氯氮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水合氯醛。
⑸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氯沙坦、硝苯地平、倍他洛尔、卡替洛尔、噻吗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普萘洛尔、哌唑嗪、肼屈嗪、维拉帕米、吲达帕胺,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药所引起的水肿多是由于抑制缓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有关,抑制缓激肽分解,促使前列腺素E2增加。
⑹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保泰松、二氟尼柳、双氯芬酸、非诺洛芬、氟比洛芬、吡罗昔康、布洛芬、酮洛芬、金诺芬、萘普生、吲哚美辛,抑制环氧酶而促使速度发型过敏反应发生。
⑺抑酸药: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
⑻抗抑郁药:氟西汀、氟伏沙明、丙咪嗪。
⑼孕激素:黄体酮、甲羟孕酮。
⑽抗凝血药:肝素、华法林、双嘧达莫。
⑾抗过敏药:赛庚啶、西替利嗪、色甘酸钠、羟嗪、氯雷他定等。
⑿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
⒀其他:环孢素、可待因、纳洛酮等药品。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