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急性湿疹常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在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皮疹分布对称,多见于头面、耳后、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及阴囊、女阴、肛门等处,严重者可弥漫全身。自觉瘙痒较重。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脓痂、淋巴结肿大,甚至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如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形成严重的疱疹性湿疹。
⑵亚急性湿疹经急性发作后,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疹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此为亚急性阶段表现。有时可因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而致急性发作或加重。如经久不愈,则发展为慢性湿疹。
⑶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或自一开始即呈慢性炎症。表现为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表现有差异。
湿疹的类型在临床上可细分为5种。
⑴手部湿疹由于手部接触外界各种刺激因子的机会较多,故发病率高。多数起病缓慢,发生于指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及手腕部,境界不清或呈小片状皮损,至慢性时有浸润肥厚,因手指活动而有皲裂,甲周皮肤肿胀,指甲可变厚不规则。手部湿疹亦可发生于掌侧,具局限性,但边缘可不甚鲜明,多粗糙,有小丘疹、疱疹及浸润肥厚。冬季常发生皲裂。因双手经常接触外界物质,故手部湿疹不论其病因为何,常受继发因素影响,而使病情变化,一般较顽固难治。
⑵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境界清楚,皮损呈棕红色,糜烂明显,间覆以鳞屑或薄痂,有浸润时可发生皲裂,自觉瘙痒疼痛。停止哺乳后容易治愈,如顽固不愈或单侧发生者应注意排除湿疹样癌。
⑶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局部瘙痒剧烈,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呈红肿、渗出、糜烂。长期反复发作,可呈慢性湿疹表现,皮肤皱纹深阔,浸润肥厚,大多干燥,有薄痂和鳞屑色素增加或有部分色素脱失,有渗出时,可肿胀、结痂、皲裂。
⑷钱币状湿疹皮疹好发于四肢,损害为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疱疹,呈圆形或类圆形的钱币状斑片,境界清楚,直径为1~3cm。急性期潮红,渗出明显,周围有散在性丘疹。水疱常呈卫星状。转为慢性后,皮肤肥厚,色素增加,表面覆有干燥鳞屑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
⑸汗疱症又称出汗不良性湿疹,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患。病因不清,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是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表现为掌跖、指趾侧面的水疱性损害。典型损害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半球形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皮疹分散或成群发生,于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常对称性分布。疱液清亮,偶尔可变为浑浊,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领口状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此时常感疼痛。周围皮肤正常。本病有程度不同的瘙痒及烧灼感。好发于春末夏初,夏季加剧,入冬自愈,并每年定期反复发作。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