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的神经系统毒性有哪些?_湖南药事服务网
抗肿瘤药的神经系统毒性有哪些?
2025-07-25 来源: 作者:湖南药事服务网

  长春碱类药可抑制神经轴突的微管功能,尤其是长春新碱,长春碱类的周围神经损害最初表现为腱反射减弱、肢端感觉异常,分别从跟腱反射减弱及指尖感觉异常开始,甚至出现下肢无力、垂足、下肢轻瘫;部分患者用药时出现肌痛,数日后自行消退;颅神经损害可有眼肌麻痹、面瘫。另外,个别患者还可表现出由上行性脑脊髓病进展后引起的持续性呃逆。长春新碱神经损伤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长春新碱的神经毒性作用主要是与长春新碱和微管蛋白二聚体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有关。微管蛋白二聚体可以阻止可溶性调节器与微管蛋白发生聚合作用。长春新碱与细胞结合,阻断有丝分裂周期,导致细胞死亡。轴索微管蛋白的结构变化、囊泡蓄积和滑面内质网的断裂,均可致外周神经轴索运输系统的损伤。奥沙利铂、长春碱、长春新碱、硼替佐米、紫杉醇及多西他赛可致周围神经炎,尤其遇冷可加重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甚至可能因喉痉挛导致严重后果,临床使用奥沙利铂时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应避免受凉,如禁饮冷水、冷饮、接触凉物及避风等,并延长下次静脉滴注的时间。紫杉醇的外周神经毒性也更为常见,其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剂量累积有关,也可能与溶剂的神经毒性有关。高剂量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常规剂量的氟尿嘧啶均可引起神经毒性。

实时在线
7181人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