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手足综合征:氟尿嘧啶、多柔比星、卡培他滨可引起的手足综合征,表现为疼痛、对称性红斑及掌心、足底红肿;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也可引起手足综合征,但以过度角化为特征,为剂量依赖性,与抗肿瘤药的直接毒性有关。对不耐受的3级手足综合征,中断治疗可使反应缓解至1级,重新治疗时须适当减量;对轻度患者应避免站立、着棉袜和软鞋垫,以减轻局部压力,并应用20%尿素乳膏剂保湿。
⑵皮肤干燥:许多抗肿瘤药如吉非替尼、依马替尼、厄洛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拉帕替尼、吉西他滨等在治疗数周后,35%患者的胳膊和大腿(手、足、指趾关节)会干燥伴瘙痒,部分发展为皮脂缺乏性湿疹,尤其是老年人。
⑶指甲病变:吉非替尼、厄罗替尼、去氧氟尿苷、卡培他滨可致甲沟炎,使甲外侧肉芽组织形成并向甲内生长,伴有红斑、压痛、指甲外侧隆起、开裂、化脓性肉芽肿;帕尼单抗、西妥昔单抗可造成甲床炎;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可使指甲脱落;表柔比星、多柔比星可致甲床部位色素沉着、指甲松离;氟尿嘧啶用后可出现皮炎、皮肤肥厚、皮疹和甲床变黑等;吉非替尼可使胡须生长缓慢、头发和毛发变卷、易断、眉毛和睫毛广泛生长。
⑷光敏性皮炎:长春碱、氟尿嘧啶、卡培他滨、达卡巴嗪、卡莫氟、甲氨蝶呤、伊马替尼、柔红霉素可能使紫外线能量大部分在皮肤中释放,由光激发而致皮肤细胞的损伤或具有半抗原性,一方面出现过敏反应;另可激活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中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两种酶又激活花生四烯酸-环氧酶-前列腺素的合成途径,并促使白三烯释放,刺激后使皮肤血管扩张,应用后易出现光敏性皮炎(炎症、红斑、疼痛)。
⑸脱发:甲苄肼、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平阳霉素、阿柔比星、福美坦、他莫昔芬、紫杉醇、依立替康、多西他赛、高三尖杉酯碱、吉非替尼、索拉非尼等可致脱发。吉非替尼也可使胡须生长缓慢,头发和毛发变卷、易断。抗肿瘤药所引起的脱发几乎在用药后1~2周后产生。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