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是为了使中药材里的有效成分溶解入水中,便于饮用和治疗疾病。煎中药的过程的各个环节,必须规范操作,否则不但药材的成分不能充分利用,还可能使药性发生改变,对人造成危害。煎中药宜按以下环节进行。
⑴煎药容器:最好使用砂锅和陶罐;玻璃烧杯、搪瓷杯(瓷面完好,不露铁)次之;铁锅、铜锅、铝锅、锡锅不宜使用。因为中药里含有鞣酸、有机酸成分,与金属可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对人体不利。
⑵水质:自来水最好,如以河水、湖水、泉水、井水、池塘水,应沉淀1小时再用。
⑶加水量:水量要适宜,一次加足,水多则使药液淡而量大,尤其对水肿患者可加重病情;水少煎煮易干焦,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首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药材重量计首剂每10g药加水100ml,次剂每10g药加水60ml。同时要视药性而定,解表药首次加水400~600ml,次剂280~300ml;一般药分别加水500~700ml、300~350ml;滋补药分别加水700~900ml、400~450ml。
⑷煎煮次数:通常1剂药可煎煮2次,混合后平均为2份,煎后药液的适宜容量成人为100~150ml;儿童为50~75ml。
⑸火候:煎煮一般药先用武火(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小火);对解表药,始终用武火,以取其芳香之气。
⑹时间:解表药首次煎煮15~20分钟、次煎10~15分钟;一般药首煎20~25分钟、次煎15~20分钟;滋补药首煎30~35分钟、次煎20~25分钟。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