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优势在于:
①安全性好,且产生锥体外系反应(EPS)危险性小,极少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倾向;
②耐受性总体上较第一代好;
③整体上能改善认知功能;
④可改善情感症状,尤其是抑郁症状;
⑤具有较少的镇静作用且较少抑制精神运动性行为,但治疗急性起病、有攻击性的患者疗效欠佳。药品包括氯氮平、利培酮、佐替平、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舒托必利、瑞莫必利、奈莫必利、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和舍吲哚。
⑵在服用上应注意监护下列问题。
①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虽给精神病的治疗带来明显的益处,然而几乎所有药物均有致体重增加的倾向,其中,以氯氮平为最,奥氮平和喹硫平次之,利培酮较少,齐拉西酮与体重无关。体重增加的程度可由中等至显著,通常会超过体重基数的7%,体重增加呈中心型分布,治疗早期即可出现,1~2年后趋向平稳。
②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而影响体重,食欲增加可能与神经元D2、5-羟色胺2c、组胺H1受体同时被阻断有关;对抗胆碱能效应可引起口渴,导致体重增加。此外,体重调节的代谢-内分泌失调可能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均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对性腺、肾上腺激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有关。
③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可引起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包括诱发糖尿病、加重原有糖尿病和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其中有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利培酮、齐拉西酮、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以氯氮平和奥氮平居多。因此,宜在治疗过程中宜密切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
④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常见主要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奥氮平、氯氮平)、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镇静、中度运动障碍(EPS/TD)、低血压、高催乳素血症(利培酮)、癫痫发作(氯氮平)、夜间流涎(氯氮平)、粒细胞缺乏(氯氮平)、心肌炎(氯氮平)、晶体混浊(氯氮平),应注意规避。
⑤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不得用于老年痴呆症的行为异常综合征,上述药物可使病死率增加1.6~1.7倍,主要是心脏病(心力衰竭、猝死)及肺部感染。7种药物为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齐拉西酮以及双相作用药奥氮平/氟西汀。
⑥治疗精神病,在合理应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适当调整生活和居住环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⑦服后不宜从事驾驶车船、操作机械和高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