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由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_湖南药事服务网
如何应对由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
2025-07-25 来源: 作者:湖南药事服务网

  锥体外系反应(EPS)是抗精神病药刺激锥体束和锥体外系,使对肌张力正常抑制的作用降低,而造成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分为急性和迟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前者在用药不久后出现,发病急,表现为舌、口腔肌肉不随意性痉挛,咀嚼肌紧张收缩,嘴张不开,说话和吞咽困难,面部出怪象,痉挛性斜颈;而后者发病慢,于用药后数周、数月才出现,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表情呆板,重复的口、舌不自主运动,少数伴随肢体或躯干舞蹈动作。其发生与用药剂量过大和疗程过长有关。
  经典抗精神病药中的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氟奋乃静、五氟利多、三氟拉嗪、氯氮平等,可阻断脑内其他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肾上腺素能α受体和胆碱能M受体亦有阻断作用,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D2受体,使纹状体中多巴胺功能减弱,乙酰胆碱的功能增强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在所有药品中最高,也最为常见,且与药品的剂量、疗程和个体差异有关。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不同病期的治疗中,急性EPS包括帕金森症、急性肌张力障碍和静坐不能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危险的概率显著减少,各种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研究都已证实,尤其在以氟哌啶醇作为对照药 时更为确切。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和阿密舒必利在高剂量时静坐不能发生率增加,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而氯氮平、喹硫平在临床治疗中EPS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性。

  ①对轻度的锥体外系症状者如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没有带来明显痛苦,且又能耐受,可不予特殊处理。对严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者,如面部呆板、眼神呆滞、上肢屈曲、慌张步态、坐立不定、心神不安、烦躁、急性肌张力障碍发作、吞咽困难,应及时停药,必要时以补液支持,以加快药品的排泄。
  ②对急性锥体外系反应可应用抗过敏药、苯巴比妥对抗,治疗后症状可消失,如苯海拉明一次25~50mg,一日1~3次,肌内注射一次20mg;异丙嗪一次25~50mg,一日1~3次,肌内注射一次25~50mg;对迟发性锥体外系反应可应用硫必利治疗。
  ③为缓解急性肌张力障碍和减轻严重静坐不能,可选用东莨菪碱,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作用很小,对帕金森病有缓解流涎、震颤和肌肉强直的效果,一次0.3mg肌内注射。
  ④用于药源性帕金森病和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可选择苯海索,用法为一次2~4mg,一日2~3次,疗效快,大部分患者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近年来报道普萘洛尔可有效地治疗静坐不能,且疗效明显优于抗震颤麻痹药和抗焦虑药,推测其治疗作用可能与阻滞中枢β-受体有关,用法为一次10~20mg,一日2~3次。但应用此药应注意心率低于50次/分应停药,对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⑤上述药品虽有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的潜在危险,但在常规剂量时极少出现。

实时在线
6998人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