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血管壁内膜改变:(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形成、动脉瘤、血管内膜炎症、管壁脆化、内膜溃疡、管壁损伤)为血栓形成第一危险因素,其均可促使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促进凝血因子活跃和纤维蛋白原转化,因此,必须保持血管的平滑性。
⑵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均促进动脉血管壁粥样硬化(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体-基底动脉),大约60%~70%动脉粥样硬化者伴有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较之非高血压患者,血栓发病率增高3~4倍;糖尿病患者较之非糖尿病者高4倍,且发病迅速;血脂异常(TC、TG、LDL_x0002_ch、ApoB)最为危险。
⑶胰岛素抵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H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之单纯高血压患者高约5倍,较之正常人高出25~30倍;对脑卒中影响大于冠心病。
⑷血液流变学改变:血黏度增高。
⑸血液性质改变:①红、白细胞数量增加,变性能力降低;②凝血因子亢进/异常;③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④真性红细胞数量和聚集力增加;⑤血小板数量和聚集力改变。
⑹生活方式不健康:①吸烟,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比较,血栓的发病和死亡率增高2~6倍;②饮食不平衡;③缺乏运动;④心情急躁、焦虑、紧张。
⑺用药:应用雌激素、孕激素、避孕药、促凝血药、前列腺素E等。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