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古称“白虫”,在中国绦虫有4类:带绦虫、短膜壳绦虫、棘球绦虫和裂头绦虫。带绦虫一般分为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或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猪带绦虫以成虫寄生;牛带绦虫以成虫和幼虫寄生,成虫寄生于儿童小肠;短膜壳绦虫病在儿童中较成人多见,其不需中间宿主,患者可反复自身感染。
绦虫病因为进食末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或牛肉所引起。人吞下猪肉绦虫卵,则卵内的六钩蚴即可穿透肠壁,移行到肠道外不同部位(如脑、皮下、眼肌),发育成囊尾蚴,引起囊虫病。潜伏期约2~3个月。寿命25~60年。
绦虫病大多为单虫感染,但在流行地区约半数人有多虫感染,平均可达8条。其症状多轻微,可有上腹部隐约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亢进、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泻、消瘦、便秘、呕吐、神经过敏等,有时在粪便中可见白色节片或多个节片连接的带状虫段。如发育成脑囊虫病,可有癫痫发作、瘫痪、视物模糊、共济失调等。眼囊虫病可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若查大便中可见白色带状成虫节片,或镜检出虫卵,肛拭涂片阳性,肥胖带绦虫的妊娠节片常自动由肛门爬出,链状绦虫的妊娠节片常在大便时成串被排出。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