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预防性用药是在感染尚未发生之前开始用药,主要因为患者将经历感染高危因素(手术、创伤、分娩、侵袭性操作),要有明确的时间性和目标性。
①必须选择杀菌剂(破坏细菌组织结构或胞壁),不宜应用抑菌剂(抑制细菌的蛋白质、核酸、叶酸、环脂酸的合成)。
②以静脉滴注途径给药。
③以小容积量溶剂稀释,在短时间(30分钟)滴注;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尽快达到血浆峰浓度,保证手术部位在切开细菌植入时有足够的血药浓度。
④给药时间应在术前0.5~2小时(刀碰皮)。抗生素须在细菌污染前已在组织内有一定杀菌血浆峰浓度,才能有效地预防感染。手术结束后给药,此时细菌已侵入组织并可能开始繁殖。手术时间超过抗生素的血浆半衰期,术中应加用。术后预防性抗生素的时间不宜过长,尽可能缩短,要求能覆盖感染期,因而有时(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1个药物半衰期、出血量≥3000ml)需重复给药。
⑤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全程和术后4小时,总预防用药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⑥对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以联合应用。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⑦预防性用药的比例不得超过手术病例总数的30%。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