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溶栓治疗:急性期有效溶栓药为阿替普酶,治疗时间应在发病后3小时内,一般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剂量在1分钟内静脉注射,其余1小时内静脉滴注,动脉溶栓剂量小于静脉溶栓,且时间窗及适应证要求严格,否则易引起颅内出血;瑞替普酶一次10MU缓慢静脉注射3分钟以上,间隔0.5小时可重复给药10MU;替奈普酶依据患者体重给药,60kg者一次30mg,≥60~70kg者一次35mg,≥70~80kg者一次40mg,≥80~90kg者一次50mg,总剂量不应超过50mg,静脉注射,注射时间应大于5秒;或尿激酶一次100万~150万单位,溶于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
⑵降纤治疗:为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可选择巴曲酶,用量为第1日10BU(巴曲酶单位),第3日和第5日为5BU静脉滴注。
⑶抗凝治疗:有效抗凝血药为低分子量肝素,一次0.3~0.4ml,皮下注射,一日2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依诺肝素腹部注射一次40mg,连续6~10天。对溶栓者在溶栓后24小时可应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一次150~300mg,一日1次;或氯吡格雷一次75mg,一日1次,连续4周后改为预防量。
⑷保护脑组织:脑梗死的急性期,应用胞磷胆碱静脉滴注一日500~1000mg,连续2周,有利于神经细胞的恢复。钙通道阻滞药可选择桂利嗪一次25~50mg,一日3次,餐后服用;氟桂利嗪一日5~10mg睡前服用;钙通道阻滞药尼莫地平通过阻滞中枢神经内细胞膜的钙道,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拮抗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对缺血性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发病后96小时内静脉滴注,一次25mg,但滴速宜慢。在栓塞面积较大、有脑水肿或高颅压状态下,不宜应用钙通道阻滞药。
⑸血管扩张药:直接扩张周围血管、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环扁桃酯一次1~2粒,一日2~3次;复方阿米三嗪片,一次1~2片,一日1~2次,于早、晚餐后服用较好。长春西汀一次5~10mg,维持量一次5mg,一日3次。脑血流促进药可口服吡拉西坦一次400~800mg,一日3次,连续服药2周~3个月;或茴拉西坦一次200mg,一日3次,连续1~2月为1个疗程。
⑹中成药:选用具有祛除风邪、解痉定惊、平息内风作用的祛风剂。如消栓通络片,一次6片,一日3次;大活络丹,一次1丸,一日2~3次;人参再造丸,一次1丸,一日2次,连续2月为1个疗程。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