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有哪些风险?
2025-07-25 来源: 作者:湖南药事服务网
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下肢(左下肢)和肺部,具有潜在致死性。静脉血栓的风险在于阻塞各种上、下肢(左)静脉,尤其是栓子伴随回流的血液阻塞肺动脉或肺支动脉,发生肺梗塞,给抢救带来困难,引起70%患者的死亡。另外,大约50%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1~2年内逐步出现活动后肢体疼痛、肿胀等表现,其中5%~10%的患者最终出现静脉性溃疡,严重影响活动和生活质量。
⑴浅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常累及大、小隐静脉或其属支,多发生在静脉曲张的基础上,可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浅表静脉发红、红肿,栓子不易脱落,一般不引起肺栓塞。由于病因和病理以及临床特点的不同,又把肢体、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把间歇性、复发性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
脉炎。
⑵深静脉血栓形成:①髂股静脉血栓。常见于产后,起病急骤,患者下肢呈严重弥漫性水肿,大腿内侧疼痛,皮肤温度升高。②小腿深静脉血栓。胫后静脉、腓静脉,常见于卧床少动患者,左侧常见,表现为疼痛、压痛、抽搐。
⑶肺栓塞:由于体(上下肢栓子)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由血栓引起的肺栓塞也称肺血栓栓塞。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胸痛、咳嗽等,并有脑缺氧症状如极度焦虑不安、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