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即梅毒螺旋体,本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传染途径为性交,约占95%以上,此外接吻、授乳、手术及输血等也为传染途径。少数情况可因输入带有梅毒螺旋体的血液或给梅毒产妇接生不慎感染。此外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先天性梅毒。
根据病史、体征和化验(包括梅毒血清筛选实验及梅毒抗原抗体实验)作出诊断。获得性梅毒(后天性)在病程上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如为妊娠期妇女经过胎传给第二代,所生子女患梅毒则属胎传(先天性),其患病过程无一期梅毒,仅有二期、三期症状出现。
⑴一期梅毒:也称硬下疳,多见于男女外生殖器部位,偶见于乳房、手指及口腔处,为螺旋体侵入人体的初发皮疹。为圆形溃疡,基底光滑,有清稀分泌物,触摸有软骨样硬度,黄豆至蚕豆大小,多为单个,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硬下疳无痛痒感。
⑵二期梅毒:为梅毒螺旋体进入体内后,经血液在全身播散,即俗称为杨梅疹。其可发生于全身皮肤黏膜,形态各异,皮疹铜红色,有浸润,无痛痒,易侵犯常跖部,外阴、肛门部出现扁平湿疣,并有梅毒性秃发及关节炎等症。
⑶三期梅毒:出现于感染5~10年后,有树胶肿及血管性、神经性梅毒。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 湘ICP备19000421号-1,(湘)-经营性2023-016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