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流感相关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正确认识流感,积极预防、及时就医,才能有效减少流感对健康的威胁。
一、正确认识流感,这7个误区容易被忽视!
1. 流感是小毛病,不用太在意?
答:流感并非普通小感冒,它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所以,流感不容忽视。
2. 只有小孩和老人才会得流感,年轻人抵抗力强就不会得?
答:流感病毒对所有人群都易感。虽然年轻人整体免疫力相对较强,但在过度疲劳、熬夜、受凉等情况下,免疫力会下降,也容易感染流感病毒。此外,年轻人感染后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身边的人。
3. 得了流感,只要多喝水,不用吃药也能好?
答: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流感患者,多喝水、多休息确实有助于身体恢复。但如果症状严重,如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仅靠多喝水是不行的,必须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以免延误病情,引发严重并发症。发病后48小时内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最佳时机。
4. 流感好了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再得流感了?
答:流感康复后,人体在一段时间内会对感染过的流感病毒亚型产生一定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并非永久性的,而且对其他亚型的流感病毒不能提供有效保护。所以,流感康复后仍有可能感染其他亚型的流感病毒。
5. 戴口罩就一定不会感染流感?
答:戴口罩确实能减少病毒传播,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并非万无一失。如果口罩佩戴不正确,或在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未及时洗手就触摸口鼻,仍可能感染流感病毒。因此,预防流感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接种流感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6. 只有出现发热才是得了流感,不发热就不是?
答:并非如此。虽然流感的早期症状通常包括发热,但并非所有流感患者都会发热。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仅表现为咳嗽、乏力或精神萎靡。所以,仅凭是否发热判断流感并不准确,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
7. 流感病毒只在冬天传播?
答:虽然冬季是流感的高发期,但流感病毒并不限于冬天传播。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也常有流感高峰。在全年气候温暖湿润的热带地区,流感病毒甚至可以全年传播。因此,无论季节如何,都要注意预防流感。
二、流感病毒来袭,这些事儿您知道吗?
1.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个型别,其中的甲型(H1N1亚型和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会导致每年的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可发生聚集性疫情。
2.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比如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触摸自己口鼻是常见的传播方式。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环境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流感病毒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通常,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3.流感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全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病毒变异后可能导致之前通过自然感染或免疫接种形成的免疫保护难以长期维持。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4.流感感染后症状是什么?
流感一般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患者常会出现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主要为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除呼吸道症状外,流感还可累及胃肠道,引起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外,可能还会出现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和眼结膜充血等其他症状。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减轻和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5.如何预防流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其他手段包括
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咳嗽或打喷嚏后,应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就诊时,应科学佩戴口罩。
②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睡眠、充分营养、适量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日常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
6.感染后,饮食应注意什么?
流感患者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禁饮酒。宜食富含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均衡饮食。
三、冬季流感高发,流感疫苗您接种了吗?
四、全面教您如何预防、应对得流感后发展为重症的因素
流感高发季即将来临,中国疾控中心为您整理以下防护要点,助您与家人筑牢健康防线,从容应对流感季。
1.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当前主要流行株有哪些?
流感是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当前我国流感流行毒株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伴随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亚型共同流行。
2.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流感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病毒在空气里可短暂存活,若口、鼻、眼等黏膜等接触含病毒的飞沫或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表面,就可能导致感染。
3.流感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流感主要以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起病,体温可达39~40℃,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可有畏寒、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4.哪些人群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
以下人群是流感重症高风险人群,需重点防护:
●婴幼儿
●孕妇
●老年人
●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等)的人。
5.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预防?
建议采取“疫苗+卫生习惯”的双防线策略:
及时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9—10月是最佳的接种时间,如错过时间,整个流行季内仍可接种。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认真洗手,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按“七步洗手法”清洗。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纸巾丢弃后立即洗手。
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
均衡膳食,多摄入富含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
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充足,增强免疫力。
6.如何营造安全家居、办公环境?
勤通风:每日定时开窗2~3次,每次20~30分钟。
常消毒:定期对门把手、键盘、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洁环境:保持室内整洁,垃圾及时清理。
7.流感高发季节,外出需要注意什么?
高风险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空间密闭的公共场所,前往时建议佩戴口罩。
去医院看病时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注意手卫生,外出返回后及时洗手。
8.出现流感症状后该怎么办?
流感多为自限性疾病,健康人群通常1至2周可自愈。为促进康复并保护他人,建议:
及早就医: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严重呕吐或腹泻等迹象,请立即就医。高危人群感染后建议尽早就诊。
居家休息:患病期间尽量居家,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直至症状基本消失。
规范用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请勿自行用药。
家庭防护:患者与家人保 持适当距离,建议分餐,加强通风,接触后及时洗手。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湘)-经营性-2023-01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