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病种名称: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 专科:消化内科
- 疾病编码(ICD_10):K72.903伴K74.1-K74.6/K70.301/K71.701/K76.102/P78.8/A52.7↑K77.0*
- 病种名称拼音首字母:GYHBFGXNB
- 适用医院:县医院适用版
- 公示年份:2016
- 选择用药:药物选择与给药方案:
1.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
(1)根据患者的意识情况,采取通过经口、鼻饲或静脉营养。
(2)对肝性脑病1级和2级患者,蛋白质起始摄入量为0.5g/(kg﹒d),逐步增加到1.0~1.5g/(kg﹒d)。若对动物蛋白质不耐受,可补充口服支链氨基酸和植物蛋白质。对肝性脑病3级和4级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0.5~1.2g/(kg﹒d)。肝性脑病患者非蛋白质能量摄入量为104.6~146.4kJ/(kg﹒d),首选肠内营养。
(3)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低蛋白血症者静脉输注血浆、白蛋白;有脑水肿者给予脱水治疗等。
2.针对发病机理采取措施:
(1)减少肠道内氨及其它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吸收:①降低肠道pH:乳果糖是显性肝性脑病发作的首选治疗。乳果糖口服每次15~30ml,2~3次/天,以保证每日2~3次pH<6的软便为宜;必要时,可保留灌肠给药;② 拉克替醇与乳果糖疗效相当,初始剂量推荐为0.6g/kg,分3次就餐时服用,以保证每日2次软便为宜;③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④抗菌药物的应用:选择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利福昔明、新霉素或甲硝唑。
(2)促进氨的代谢、拮抗假性神经递质、改善氨基酸平衡:①降血氨药物:包括门冬氨酸-鸟氨酸(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即血清肌酐>3mg/dL时禁用)、精氨酸(高氯性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等;②拮抗假性神经递质:如诱因为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而导致肝性脑病昏迷者,可试用氟马西尼静脉注射;有椎体外系体征用其他方案治疗无效者可试用口服溴隐亭;③改善氨基酸平衡:口服或静脉输注支链氨基酸。
3.基础疾病的治疗:包括针对肝硬化病因和改善肝功能等的其他治疗。
4.显性肝性脑病复发的预防:
推荐乳果糖用于肝性脑病首次发作后复发的预防,推荐利福昔明作为乳果糖的一种添加药物,用于肝性脑病再次发作后复发的预防。不推荐常规预防性治疗(乳果糖或利福昔明)用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预防。在诱发因素(感染和静脉曲张出血)已经得到良好控制,或者肝功能或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可停止预防性治疗。
- 临床路径:查看
在线16836人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