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湖南药事服务网  登录注册
常见病与用药问答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有哪些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有哪些临床意义?
2025-07-25 来源:《药师咨询常见问题解答》 作者:张石革主编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为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应中与IgG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IgG的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应。其临床意义如下。

  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①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或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②创伤及中毒。脾切除后及罕见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此外,铅中毒、铋中毒、注射疫苗后也可见增多。 

  ⑵嗜碱性粒细胞减少:①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②用药。见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曲安西龙等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湘ICP备1900042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湘)-经营性-2023-0166号
联系电话:0731-85540376 技术支持:长沙康曼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5382人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