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其中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发病1~2周)可自咽部排出病毒;另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接触后发生感染。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小于3岁的幼儿发病率最高,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1次。疾病分布广,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少见。在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起病急促,可伴发热,初期发热并不严重,约38℃左右,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于发热2天后,在口腔黏膜、手、足皮肤出现散在点状玫瑰色斑、丘疹,直径2~10mm,渐成为水泡,周围充血。发生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如米粒大小,疱疹的破溃迅速,可融合成片,表面有黄白或灰黄色伪膜,灼痛明显。而皮肤上的水泡则不疼痛,也不易破溃,数日后干燥结痂。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拒食、哭闹、流涎等症状。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治疗药,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另在患儿发热期间,要多休息,多饮开水,吃些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和含维生素多的水果和蔬菜。根据病情可选用抗病毒药、维生素类、解热镇痛药,也可应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清瘟解毒丸等。维生素可补充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皮肤疱疹尽量不使其溃破,应让其自然吸收,干燥结痂。口腔疱疹和溃疡,可选用1%龙胆紫丁卡因液作局部涂敷,一日3次,以减轻口痛。年龄较大的儿童可用0.1%醋酸氯己定溶液漱口,每日数次,以保持口腔清洁。
中药治疗疗效颇佳,既能消除缓解症状,又可缩短病程。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薏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