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药品可致结晶尿?尿液中的无机沉渣物主要为结晶体,多来自食物和盐类代谢。影响尿液中结晶析出的因素有:物质的饱和度、尿液的pH、温度、胶体物质(主要是黏液蛋白)的浓度。尿沉渣结晶异常称为结晶尿。
可引起结晶尿的药品如下。
⑴头孢菌素:头孢拉定可引起血尿、结晶尿,刺激尿道出血,少则数分钟或数小时,多则数日,尤其以静注给药为甚,其中儿童占多半数,同时伴随皮疹、发热、腰腹部痛。
⑵磺胺类药: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多辛、磺胺甲唑、复方磺胺甲唑等在体内代谢后所生成的乙酰化物溶解度低,在泌尿道析出结晶、血尿和管型尿。如应用疗程长,剂量大时宜同服碳酸氢钠并多饮水,以防止此不良反应。
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出现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
⑷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钠可出现结晶尿,尿痛和排尿烧灼感。
⑸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大剂量静脉注射可发生尿路结晶,堵塞肾小管。
⑹钙剂:过量补充乳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多余的钙盐可在泌尿道形成结晶,出现结晶尿、泌尿道结石、骨折和转移性钙化等。
另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盐或草酸盐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