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病因有哪些?有哪些主要表现?
2025-07-25 来源:《药师咨询常见问题解答》 作者:张石革主编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紧张、惊恐不安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其紧张或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
焦虑症十分常见,常于青年期起病,以40岁前发病为多见,男女之比为2∶3。焦虑是预感到未来威胁,与惧怕不同,后者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特殊威胁的反应。正常人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焦虑也可以是所有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控制不住、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其威胁与焦虑的程度很不相符。焦虑症的病因未明,其中遗传素质是焦虑的重要心理和生理基础,一旦产生较强的焦虑反应,通过环境的强化或自我强化,形成焦虑症。
⑴遗传因素在焦虑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缘亲属中同病率为15%,远高于正常居民;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5%,而单卵双生子为50%。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⑵病前性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⑶精神因素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可为诱发因素。
⑷生物学因素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亢进,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
焦虑症的起病可急可缓,病前常有心理或躯体方面的诱因。主要表现如下。
⑴广泛性焦虑症又称慢性焦虑症或普遍性焦虑,常慢性和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是过分关注周围环境和自身健康,常有表情紧张、唉声叹气、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提心吊胆样的痛苦体验。同时患者感觉眩晕、呼吸急促、心悸、心律失常、胸部紧压感、胃部不适、口干、出汗、紧张不安、四肢震颤、捶胸顿足、发热或发冷、手足冰凉、坐卧不安、来回踱步、面色苍白、尿频、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为主,伴有睡眠浅、易醒、多梦。另在广泛焦虑症的基础上可有惊恐障碍。
⑵惊恐障碍又名急性焦虑症,患者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犹如“大难临头”或“死亡将至”“失去自控能力”的体验,而尖叫逃跑、躲藏或呼救;伴随濒死感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眩晕、呕吐、出汗、四肢发抖、面色苍白、颤动等。一般发病急促,10分钟达峰,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但通常不超过1小时,1个月可数发,间歇期可无明显症状。
焦虑症的病程长短不一,部分患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女性患者病程短,病前性格良好、症状变化不多者,预后较好;躯体症状明显者,预后较差。但经适当治疗,大多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