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胰岛素有哪些?胰岛素按治疗需要分为基础、餐时和预混胰岛素。
⑴基础胰岛素是指24小时胰岛细胞脉冲样持续分泌胰岛素0.5~1U/h,包括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等。
⑵餐食胰岛素伴随进餐分泌的胰岛素,以控制餐后血糖,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人胰岛素吸入型粉剂。
⑶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组成为30%短效胰岛素加70%中效胰岛素;诺和灵50R,优泌林50/50为50%短效加50%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是指模拟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脉冲式分泌的微量胰岛素(0.5~1U/h),可帮助维持空腹时的正常血糖分泌的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其作用平稳、变异性小,可有效地进行血糖控制,并减轻体重。
糖尿病学会(ADA)与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指南均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糖尿病治疗后,如果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应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且首选基础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合用。若此疗法仍不能控制血糖,根据该指南的治疗线路图,建议在此基础上在就餐时再加用速效胰岛素。
在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时,建议选择基础胰岛素,是因为其有效而方便,能降低总体血糖水平。理想的基础胰岛素,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每日无论何时仅需注射1次,就能满足24小时的基本胰岛素需求,且不论剂量多大都不产生明显的高峰值,不会因降糖过快而致低血糖发生。
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建议肥胖的糖尿病者接受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6.5%,应考虑尽早加用基础胰岛素。非肥胖患者在饮食、运动和控制体重等措施加上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6.5%,也建议开始基础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