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湖南药事服务网  登录注册
常见病与用药问答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哪些药品可引起黄疸?
哪些药品可引起黄疸?
2025-07-25 来源:《药师咨询常见问题解答》 作者:张石革主编

  ⑴肝细胞损害:异烟肼、水杨酸钠、巯嘌呤等可致肝细胞受损,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发生障碍(肝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降低),促使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此外,由于肝细胞坏死,毛细血管破裂,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也致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

  ⑵干扰血清胆红素的转运:磺胺类药、水杨酸钠能在血清中与非结合胆红素竞争性结合白蛋白,从而取代非结合胆红素,致使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而发生黄疸。 

  ⑶干扰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胆影葡胺与携带胆红素的特殊蛋白Y、Z发生竞争,血浆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随之升高而发生黄疸。 

  ⑷干扰细胞内胆红素结合:在正常情况下,运送至肝细胞内质网微粒体中的非结合胆红素,经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后,转变成结合胆红素。新生霉素、利福平、氯霉素、雌二醇等可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或干扰胆红素代谢而引起黄疸。 

  ⑸干扰肝细胞分泌胆红素:甲睾酮、利福平、氯丙嗪、红霉素、呋喃唑酮、保泰松、青霉胺、华法林、硫脲嘧啶、口服避孕药等可干扰结合胆红素向毛细胆管、胆小管的排泌而致胆汁淤积引起黄疸。 

  ⑹溶血反应:磺胺类药、氯喹可致溶血,溶血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可引起黄疸;如溶血严重,则会引起肝脏缺血、缺氧,继而发生肝功能损害,则进一步加重化黄疸。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湘ICP备1900042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湘)-经营性-2023-0166号
联系电话:0731-85540376 技术支持:长沙康曼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6973人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