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湖南药事服务网  登录注册
常见病与用药问答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哪些药品可致血液毒性?
哪些药品可致血液毒性?
2025-07-25 来源:《药师咨询常见问题解答》 作者:张石革主编

  血液毒性系指药物对血液的形成和功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红、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骨髓功能的抑制和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⑴贫血:引起贫血的抗感染药中,氯霉素占第一位,其可引起3种贫血:①红细胞生成抑制所致的贫血为可逆性贫血,与药的剂量有关,为毒性反应所致;②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发病与氯霉素剂量无关,可能与过敏有关;③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所致。两性霉素B可与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而发生溶血。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⑵粒细胞计数减少:以氯霉素最多见,新生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氧氟沙星、甲硝唑、替硝唑等也有所见。抗病毒药更昔洛韦毒性较大,可抑制骨髓,出现中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发生在治疗早期,也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⑶血小板计数减少:氯霉素亦可使血小板计数减少,头孢菌素、青霉素类、两性霉素B等均偶可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可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 

  ⑷溶血:伯氨喹、磺胺类药、亚甲蓝等对原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引起氧化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红细胞不能维持足够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剂药可在红细胞内形成过氧化氢,氧化谷胱甘肽,使红细胞发生氧化及变性。 

  ⑸凝血机制异常与诱发出血:大剂量青霉素类(青霉素、羧苄西林等)应用时偶可出现凝血机制异常,近年来头孢菌素中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氧哌唑)、头孢噻肟、拉氧头孢、头孢匹胺等引起的凝血机能障碍与自发性出血反应已引起重视。 

  ⑹造血功能障碍:大多数抗肿瘤药均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下降。除长春新碱和博来霉素外几乎所有的细胞毒药,均会导致骨髓抑制。

  骨髓功能抑制常常出现在给药后的7~10天,但是某些药物可出现得更晚,如卡莫司汀、洛莫司汀和美法仑。因此,在每次治疗前必须检查外周末梢血常规,对出血异常者应及时停药和治疗。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湘ICP备1900042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药学会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湘)-经营性-2023-0166号
联系电话:0731-85540376 技术支持:长沙康曼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5601人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