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文名称 | Nadifloxacin | |||||||
| 其他名称 | 那地沙星、依尤宁、欣可菲 | |||||||
| 基本药物 | 非基药 | |||||||
| 医保备注 | 非医保 | |||||||
| 处方或非处方药 | 处方药 | |||||||
| 性状 | 本品为灰白色结晶固体;其制剂为为白色或类白色乳膏。 | |||||||
| 贮存条件 | 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 | |||||||
| 适应证 | 临床用于寻常性痤疮、毛囊炎、脓疱疮。 | |||||||
| 药理作用 | ⑴药效学:本品为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通过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起杀菌作用。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抗菌谱广;对MRSA耐药和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同样抗菌活性;对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已有的新抗菌药间未发现有交叉耐药性。体内试验显示,本品对皮下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等细菌的小鼠模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⑵药动学:在健康人背部用本品10g单次涂抹后的最高血浆浓度为1.7ng/ml,半衰期为19.4小时,涂抹本品后48小时,尿中的排泄率为0.09%。本品5g一日2次,连续7日反复涂抹后的血浆浓度在第5日以后基本保持不变,最后1次涂抹后的血浆浓度在涂抹后8小时达到最大血浆浓度为4.1ng/ml,半衰期为23.2小时,第7日尿中的排泄率为0.16%。 |
|||||||
| 不良反应 | 本品外用时不良反应较少,少数病人有皮肤瘙痒、刺激感、潮红、丘疹、面部发热、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于1%。 | |||||||
| 禁忌症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
| 注意事项 | ⑴为防止出现耐药菌株,本品在治疗痤疮4周内,治疗毛囊炎1周内无效时应停用;另外在痤疮、炎症性皮疹消失后也应停止使用。 ⑵本品只限皮肤使用,眼角膜、结膜请勿使用。 ⑶妊娠及相关人群用药的安全性尚未明确。 ⑷未成熟儿、新生儿、婴儿、幼儿用药的安全性尚未明确。 |
|||||||
| 用法与用量 | 外用:本品适量,一日2次,于清洁患处后涂于患部。 | |||||||
| 剂型与规格 |
|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134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湘)-经营性-2023-0166号